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

日期:2018-07-13编辑:巍特环境浏览:790

近日绵阳在全省近20个地级市申报海绵城市中脱颖而出,以综合得分第一被列为试点城市。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局获悉,《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近日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方案进入后期完善过程。建设海绵城市对绵阳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的优势在哪?下一步将怎样规划建设?会给这座城市和百姓带来怎样的改变?记者就此采访了市规划局相关人士。 

为何要建设海绵城市?

何为海绵城市?市城乡规划局首席建筑师肖玺告诉记者,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它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进而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城市创新建设模式,能有效控制区域内径流量,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对城市防洪减少内涝起到积极作用。

“虽然理念从西方发达国家传来,但在古代中国已有类似成熟的应用理念,比如故宫和北海团城。”肖玺告诉记者,海绵城市至少有三个显著意义,首先可以减少城市排水和内涝压力,同时能够实现雨水和城市生态的有机融合,再就是收集再利用,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例如强大收集系统支持下的浇水、洗车、洒水等再利用。

肖玺表示,绵阳是典型山水之城,地处主要水系的中上游,自然条件等基础较好,四川盆地的气候相比南方长江中下游更适宜,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名列全省前列,建设海绵城市有很好的基础。

绵阳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基础?

“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已有明确表述。”据市城乡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政策面给予支持,鼓励创新建设运营机制,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通过中央财政积极引导,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信贷机构加强信贷支持,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中央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债券。

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城,近年来,我市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区,投资10多亿元先后启动了区域内小河流域治理、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公园湿地等26个综合治理工程,对原有生态格局进行保护与恢复,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为“海绵城市”建设打造良好的生态本底。

在城市新区打造示范区 条件成熟的老城区适时启动

《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99日通过专家评审,来自川内的多位城市规划建设专家把脉绵阳海绵城市建设。市城乡规划局市政科相关人士介绍,今年5月,我市就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征求了多方意见,并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形成报告。规划用于指导绵阳海绵城市设计、建设,将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设施、水系保护与修复等6类重点项目建设。

记者从市规划和住建部门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将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随着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涵养地下水,净化水质,改善微气候,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市民的居住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绵阳会更宜居。

海绵城市建设我市将首先在哪些地方实施?据介绍,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作为城市新区将有望成为绵阳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示范区域,同时会统筹考虑新旧城区平衡性,运用“大海绵”概念,在老城区有条件的区域也会适时启动,为全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样本,助推国家科技城和美丽绵阳建设。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

发布时间:2016-09-18 09:07:17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