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因河而盛、依水而兴,良好的水环境是东莞血脉维系之本。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东莞城市水生态环境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出现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让这座城市坚定地“铁腕治水”,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东莞正不断加快科学治水的步伐。笔者了解到,自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以来,东莞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通过制度建设、工程建设、生态体系建设、水安全体系建设等措施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取得诸多显著成效。
在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东莞又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推进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既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也能显著增强城市防洪抗涝能力。
开展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建设
汛期将至,城市内涝是东莞市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打造“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为推进东莞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东莞在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的基础上,参照部分已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经验,选取了位于中心城区的黄沙河流域作为东莞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示范区域。
据东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东莞启动编制黄沙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示范区实施方案,预计今年4月份可出台实施。实施方案出台后,将作为东莞全面统筹推进黄沙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黄沙河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建设包括‘蓄、渗、滞、净、用、排’等工程措施。”上述负责人表示,主要建设内容涉及黄沙河干流及其支次河涌整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建设、易涝点整治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改造与新建等方面。
据了解,为推进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位于示范区范围的东城街道办于2016年率先启动了黄沙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黄沙河东城段河道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该工程可研控制总投资约4.54亿元,共整治河涌长度9.48km,力争今年内动工建设。
启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
目前,东莞已经根据国家和省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和部分国家海绵试点城市建设的经验,出台《意见》,明确了东莞建设海绵城市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主要举措以及部门分工,用以指导全市各镇街(园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根据《意见》,东莞将鼓励新建小区和公共建筑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技术措施,实现对雨水的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结合小区绿化和景观水体,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和蓄水池,雨时发挥调蓄、旱时发挥绿化灌溉功能。
此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标准,东莞拟于近期出台《东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和《东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图集(试行)》,用于指导东莞海绵城市相关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后评估工作。
笔者了解到,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引领,东莞今年启动了东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市水务局协助市规划局开展规划编制,并争取于今年内完成规划成果报批。
项目计划总投资58.67亿元
东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计划以建设黄沙河流域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为抓手,找准东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合适路径和可行办法,带动东莞各镇街(园区)顺利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极具东莞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根据已编制的《黄沙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区实施方案》,东莞计划于2017年至2025年在黄沙河片区内规划新建海绵城市项目及对已建项目进行海绵化改造合计988个,总投资约58.67亿元,分两期实施。
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努力与实践中,东莞市民在感受到这座“世界工厂”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依然能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怀,感受得到人水和谐的美丽东莞。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27 16: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