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舒张城市血脉让“看海”成为历史

日期:2018-07-12编辑:巍特环境浏览:664

 

植被层 土工布 透水层 贮水空间 渗透层 腐殖土

8处地方,西湖、西溪湿地等是目前已经在用的,金沙湖、丁山湖、闲林湿地、湘湖等会增加一些人工的设施,增加其雨水调蓄功能。

昨日,位于东新路与沈家路交叉口东南侧的重机宿舍,施工队对整个小区的排水管进行检测,疏通和清淤。

今年,劲敌——大暴雨还未光临杭城,但城市“防内涝”的行动却在未雨绸缪中。

“管网来不及排,所以路面上的水积起来。”这是暴雨到来时,经常会听到的说法。不过,在城市规划设计者眼中,仅盯着地下管道是不够的,防内涝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昨天起,杭州首个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在市规划局大厅、市规划局管网以及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公示,公示截止日期为625日。

此次由市规划局、市城管委、市林水局共同委托编制的规划中,首次提出了杭州内涝防治标准:有效应对不低于30-50年一遇的暴雨。其中:中心城区应不低于50年一遇,非中心城区应不低于30年一遇。当遇到50年一遇的暴雨时,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底层住户不进水,工商业建筑的一楼不进水,积水时间不大于1小时,主干道上双向各有一条车道积水不大于15厘米。

要达到这个防内涝的标准,要在未来几年开展雨水管道改造、河道整治等一系列的工程,这一系列工程要在2020年前完成。

亮点一

首次划分评估城市内涝风险

你家在高风险区吗

每次下暴雨,总有那么一些地方淹得特别厉害,而有些地方则毫发无伤。内涝差异化的出现,跟地势高低、排水设施好坏、地面硬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这些标准,规划首次对城市内涝风险进行了一次评估。

评估将杭州的内涝风险分成了3个等级,分别是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其中,主城区高风险区面积约18.36平方公里。

如果你家处于高风险期,意味着如果下一场大暴雨,小区内部和道路都会出现影响出行的积水。

在这份风险评估地图中,高风险区集中的区域主要有城西的文一路文二路沿线、复兴路一带、老余杭一带,滨江的浦沿一带和萧山主城区一带,以及临平一带。

亮点二

地面硬化让雨水“无处可逃”

发展绿地蓄渗水系统

城市排涝工程中,国外城市的做法也不完全相同,据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介绍,由于考虑到工程量、成本、地形等原因,杭州没有借鉴日本、巴黎等地建立大容量地下排水系统、地下蓄水池等做法,主要借鉴的是英国、新加坡等国的经验,建立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越来越多的地面被硬化,这导致下雨时雨水“无处可逃”,只能顺着管网流入市政管网,当管网容量不够时,路面就会出现积水。

城市雨水循环系统的做法,则是将40%的降雨量,通过绿化带、排水沥青、广场绿地等蓄水渗透到地下,这需要对城市设施进行改造,如下凹式的绿地,在绿化带边建造凹形槽,雨水可以积蓄在其中,慢慢渗透进入地面,回补地下水。

亮点三

主城区57条道路雨水管道要提升

常用的雨水口篦子也要变大

当一部分雨水渗透到地下或被利用之后,60%的雨水还是要进入市政管网排到钱塘江、运河的,要达到规划中的城市防内涝标准,杭州不少道路的雨水管网也要进行改造。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张工介绍,城市新建道路上的管网以及地铁等工程迁改过的管网,应该能达到标准,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道路上。

主城区规划新建的管网集中在城东新城、四堡七堡、艮北区块,城西三墩北、双桥区块,上泗片的转塘、之江度假区,滨江的浦沿、白马湖区块,共计新建管道867公里,另外,有57条道路雨水管需要进行提升改造。

雨水口的篦子也要逐步更换,现在道路上的雨水口篦子太小了,最大的每秒也只能排水7.8升,而规划要求,篦子的面积要变得更大,每秒排水量要达到20升以上,如果实在改造不了,那小的篦子得多设置几个。

这样一来,路面的水能够更快地进入市政管网系统。

亮点四

新建排涝河道

利用西湖、湘湖蓄水

让河道来最终解决问题

阡陌纵横的河道,曾是江南水乡的特色,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河道被填埋成为住宅、道路,导致雨水没法及时分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首先得让河道通畅起来。

根据规划,内河共需整治和控制骨干排涝河道106条,其中包括打通白沙港、机场港和新开河等3条断头河,新建九沙河、沿江河和运河二通道等排涝河道。此外,还将新建5座,改建12座排涝闸站。

这些工程中,有些已经在开展之中,比如解决德胜东路内涝问题的九沙河明年年底就要贯通了。

密集的河网也会被利用起来,作为重要的城市雨水调蓄设施,暴雨来临前。规划中,主要的城市雨水调蓄有西湖、西溪湿地、白马湖、湘湖、闲林湿地、丁山湖和金沙湖等8个地方。暴雨来临前,会将这些地方的水排放到钱塘江、运河,降低水位,下暴雨时,就能将城市内的雨水容纳进来。

来源:杭州日报

相关资讯

×